正在升级中,敬请期待......

大源村一期生态修复 微改造——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⑥

发布时间:2022.03.31

编者按

当前,城市发展正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顺应发展形势,作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决策部署。城市更新作为以存量用地盘活和空间结构优化为支撑的城市发展和空间治理方式,是资源环境紧约束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重点领域。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广州从“三旧”改造迈入高质量城市更新的新阶段,走出了一条存量土地盘活再利用的创新之路。

广州建立了完善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构建了融合的城市更新规划管控传导机制,运用灵活的“留改拆”多措并举方式,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围绕“城市有机更新”主题,甄选了一批优秀案例,分6期展开介绍,凸显我市近年城市更新成效,推广先进经验做法,通过城市更新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精准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期是第6期,为您介绍白云区大源村一期生态修复 微改造项目。


大源村一期

生态修复 微改造


1.项目背景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_2022-03-31_大源村一期生态修复 微改造——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⑥735.png

大源村三年综合整治及发展规划作战图(2019-2021)

大源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东南部,村域面积约18平方公里,是广州市“最大城中村”,也是全国知名的“淘宝村”。更新改造前存在建筑体量大、外来人口多等特点,出租屋多,本地居民与来穗人员人口严重倒挂,违法建设、交通及公服配套不足、产业低端、治安维稳等“城中村”典型问题突出。

2.工作历程与实施成效

围绕生态环境修复、人居环境品质提升、产业高质量升级,开展山体生态修复、黑臭水体治理、旧村公共空间改造、旧村民生设施改造、旧厂改造升级、物流园区改造升级、工业园改造升级、空间抽梳等8类重点工作。

2018年,完成大源村综合整治提升发展规划,制定3年、5年行动计划;2019年,完成大源村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传导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同年7月首期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市政府审批实施。

2020年,完成首期启动区收储和公开出让,按计划开展村居品质提升工程;2021年,基本完成首期启动区建设实施,同步有序开展大源村二期更新改造规划编制工作。

经过三年多的综合整治工作,已建设完成碧道2.65公里、口袋公园12个、党群服务设施2个、道路品质提升20公里、便民公服设施32个、物流园区转型升级3个。大源村从过去“脏乱差”街道、“散乱污”仓储物流、“小散粗”电商作坊,变身为公园式碧道、网红党群文化广场、新型电商智慧园区。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_2022-03-31_大源村一期生态修复 微改造——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⑥1322.png

大源村更新改造规划效果图


3.更新策略

规划引领,落实空间管控精准传导

结合“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创新性编制特大都市城郊融合型村庄的国土空间单元详细规划,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空间管控的精准传导。传导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和空间管控要求,明确城镇空间不超过31%、生态农业空间不低于69%,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绿线、蓝线、紫线的规模和范围。

基于“三调”工作对森林、水、耕地、绿地、草地等资源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识别重要生态功能自然资源区域,并对自然资源变化量进行严格监管。鼓励租赁、置换、赎买等方式扩大自然生态空间,促进自然资源资产集约开发利用,实现乡村自然资源在经营过程中的保值与增值。

科学划定单元,分期分类施策

将大源村整体划定为更新单元,在更新单元详细规划中确定“智美云谷,活力大源”的总体目标,明确四条主要风廊和三条通山视廊管控,明确整村重要交通干道、重要节点、重要交通设施等总体交通系统布局,确定总体路网密度不低于8.5km/k㎡,确定公共服务及市政设施配置规模不低于36.28万平方米,确定大型公共配套设施布局方案。为后续规划建设提供刚性约束和用途管制引导。

科学划分子单元,定指标定功能。结合现状空间基础数据模型和党员责任区管理网格,按照可分可合可平衡原则,将整村组合划分为20个更新子单元,稳妥推进实施,分期分类施策。在更新子单元内,明确收储用地边界和改造建筑,明确用地功能、用地布局及具体规划指标。

探索“收储 综合整治”治理新模式

借助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整合四标四实、国土规划等数据,建立一套详实的现状空间基础数据模型,为后续规划建设等提供科学基础依据。

启动区探索实践“政府收储 综合治理”组合模式,将公开出让与实施整治同步推进。村物业应储尽储,旧村居结合依法控违,通过安全隐患整治、公共配套完善、市政设施升级、人居品质提升、重要建筑整治五大措施,实现人居环境品质跨越式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设施均等化

共建共治共享,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原则,规划新增152公顷公共空间,人均公园面积由0.1㎡提升至13㎡,真正实现出门见绿、300米进园。

高标准配建设施,提升幸福感获得感。优先解决村民在公服配套、消防安全、环卫市政、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刚性需求,按照广州城市居住社区标准配置公共设施,打造5分钟和15分钟两级生活圈。

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

以空间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围绕广佛环城际大源站TOD为核心,以首期启动区为种子地块,外围多片区协同配合,引入上下游资源服务体系,打造“一核四片”的产业功能布局。实现从低效的传统淘宝电商、仓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为以商业商务、科技研发为主的区域商业中心、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物流总部基地。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_2022-03-31_大源村一期生态修复 微改造——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⑥2511.png

大源村更新改造前后对比图

资料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