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方面宣布,将着力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打造成国际消费中心。同时还要高质量推进步行街的改造提升,下一步还会特别关注一些特色的商圈和特色街区。
此前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这意味着,广州成为全国首批、华南唯一的一个入选城市。
广州天河路商圈
广州实力何在?
这实力源于疫情之后,千年商都强大的消费复苏能力。
在经历了5-6月“德尔塔战疫”的胜利之后,广州熟悉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北京路集文化、商业、娱乐为一体
是广州繁华的商业集散地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广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7.29亿元,同比增长23.8%。
广州太古汇位于天河区CBD的核心位置,大牌云集
这实力也源于近年来广州逐年上升的消费贡献率、不断优化的消费结构。
近年来,广州市消费贡献率逐年上升,目前占GDP超过五成。2019年,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51.57亿元。
在素有广州城市会客厅之称的环市东商圈,大牌云集、网红餐饮门店外排起长龙……购物中心引入动物园、博物馆、大巡游、DIY,创新文商旅融合发展模式让购物中心成为全新的亲子网红打卡地、沉浸式游玩体验的互动空间。
漫步在升级改造后的北京路步行街,汉服巡游、古风表演、非遗展示……国际品牌与国货潮牌“斗舞”,经典与时尚相互碰撞,瞄准年轻人,玩出新花样。
广州塔下逛非遗展示
专业市场里,除了全国各地的“买手”之外,也多了市民、游客前来“打卡”的身影。各大市场扩大店铺面积、打造直播场景、引入年轻团队、建立共创空间,逐步由传统“收租者”向产业综合“服务者”角色转变。
当然,商流、客流兴盛,消费畅旺的背后,还有全国首个销售额万亿级商圈、近600个专业批发市场、单体规模全球第一的广交会、跨境电商与直播电商规模全国第一作支撑。
坐落于珠江之畔的广交会展馆
作为全球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商贸城市,如今广州南站客流量居全国铁路枢纽站场第一,地铁总里程位列全国第三;去年白云机场拿下旅客吞吐量、旅客服务满意度测评两个全球第一。
夜幕下的广州南站里,动车整齐排列
回眸“十三五”,消费加快提档升级成为广州经济最亮眼的成就之一。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5.7%,居住、交通通信、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类等服务性消费占据居民消费支出的半壁江山。
展望“十四五”,提升消费高端化国际化水平箭在弦上,天河路商圈、北京路商圈、长隆万博商圈等国际消费示范区将遍地开花;以“线上引流 实体消费”新模式,构建直播电商之都,建设综合性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广州直播节
同时,实施广州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雄心勃勃,将围绕“千年商都”“岭南文化”“现代都会”等特色资源,从点到面营造一批批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广州将实施四大工程
广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广州将围绕实施“尚品”“提质”“强能”“美誉”四大工程,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摄影/刘朗
其中,实施“尚品”工程,是把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引领湾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更好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国际名师(设计师)、名节(重大活动)、名品(区域特色产品)、名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加快制造业向高品质、时尚化、定制化、国际化转型,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外需求的适配性,打造国际时尚之都。
实施“提质”工程,则是把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商贸业提质增效更好结合起来,加快数字赋能,丰富消费场景,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网络消费、无接触式交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建设名圈(商圈)、名街(步行街)、名场(设计展贸市场)、名店,支持发展首店经济、免税经济,鼓励“老字号”创新发展,擦亮“买在广州”、“食在广州”品牌,提升消费舒适度,增强消费喜悦感。
2020世界跨境电商大会在广州举行
在“强能”工程方面,广州要把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更好结合起来,深化文商旅体融合,提供更加多元、更高品质的消费体验。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物流会展、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医疗康养、运动竞技等现代服务产业。
强化消费金融支撑,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打造“玩在广州”、“美在花城”品牌。尤其要提升广交会链接国内外市场的平台枢纽作用,全力服务保障好第130届广交会,充分发挥高端展会对扩大国际消费的积极作用,不断创造新需求,持续引领新时尚。
最后,广州将着力实施“美誉”工程,把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优化市场环境更好结合起来,大胆创、积极试、主动改,强化政策措施配套,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健全消费者投诉高效处理机制,加强消费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国内外消费者、各类商家近悦远来的市场环境,加强城市形象国际传播推广,提升广州在全球消费旅游目的地中的显示度和美誉度、辐射力和影响力。